自新冠疫情以来,“做核酸”成为市民生活里最高频的事件,尤其是今年的各种常态化核酸政策,吃饭睡觉做核酸。做核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必修课”。 根据目前情况,哈啰研究院与浙大公共管理学院的学者,做了一个紧跟时代的研究——共享微出行情境下的15分钟核酸圈研究。 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提出 15分钟核酸采样圈首次被提出应该是在2022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会上表示: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 随后几个主要大城市都宣布类似跟进。其中最“完善”的可能是深圳——市区真的几乎是走两步就有一个核酸点。 直到11月30日,北京的疫情发布会上,也还在强调“继续完善“15分钟核酸采样圈”,满足市民朋友出入公共场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需求。在小区(村)内或周边适当增设采样点,方便市民朋友就近采样。根据市民核酸检测需求,动态调整点位服务时间。 15分钟核酸采样圈如何研究 从社会新闻上,以及我们个人日常体验上都可以得知,大部分城市仍然面临采样点缺少、开放时间与居民生活不匹配,距离居民小区远、排队长等一系列考验,叠加近来入冬,排队条件堪称艰苦。因此,在不增加核酸点的情况下,研究交通设施体系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切入点。 我们再把问题切口放小一点,聚焦为在哪里、增加多少共享单车的停放点才能让核酸点尽可能多的在骑行15分钟的范围内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到达核酸点。 研究团队针对浙江宁波的情况做了如下分析。 使用的数据包括了—— 哈啰的骑行订单数据 骑行道路网 核酸采样点——宁波本地宝结合高德地图,我们获得了采样点的坐标 宁波人口相关的数据 高德地图上获取的POI数据 我们的观察结论如下: 1.核酸采样点在9点、15点、19点呈现出明显的高峰特征,与共享单车工作日通勤早晚高峰的特征基本一致。 2. 宁波市核酸采样点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可能是由于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中心城区存在属地化、全行业的体制性障碍。 3.共享单车点500米缓冲区内的总订单数量和核酸采样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224,这说明骑行具有方便人们做核酸的可能性,且覆盖人数越多,骑行的订单量也就越多。 4. 结合宁波市核酸采样点的设施布局特点,确定步行、骑行采样圈的服务半径分别为1200、3600m。骑行核酸采样圈能有效延长步行核酸采样圈的服务范围,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采样点选择。 以鄞州区为例,新增43个单车站点可使服务人数从1036.61千人(73.51%)增加至1357.71千人(96.28%) 5.在共享出行情况下,十五分钟核酸采样圈的范围明显扩大,可以方便更多居民快速完成检测。这也说明,共享单车治理或将成为疫情发生后加速城市交通复苏的契机。 遵循15分钟生活圈的本质,“核酸采样”可以替代为其他更为有用的日常生活服务,比如吃饭、买菜、锻炼……,但正常的生活不需要扫码也不需要做核酸。让15分钟出行圈回归到真正的“生活圈”,“圈”出市民生活的便利,更“圈”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让绿色骑行成为让这个“生活圈”更大更方便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