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上楼、“飞线”充电等问题曾是不少社区的顽疾,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易造成邻里矛盾。顽疾难解,不少社区都为此下了大功夫:多方协调建专用车棚、充电设施更加智能、充电费用更低……居民电动车充电更加便捷有保障。北京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小关社区中鑫嘉园二期小区只有两栋高层楼,住了将近800户居民。小区里电动车需求量大,但小区面积小,没有专门的电动车停车区,电动车上楼曾是常事。社区和物业一开始采取的办法是往下搬,“工作量真不小,还常惹大家不高兴。”小区业委会主任卜明德无奈地说。后来,关于电动车上楼危害的宣传多了起来,居民的安全意识也增强了。但电动车、自行车都停在楼下,不仅把楼门口堵得严严实实,还常占据机动车停车位。更迫切的问题是,不上楼怎么充电?经过多次协商,社区、业委会和物业觉得小区西北角的一处废弃绿地特别适合停放电动车。社区书记刘冰说:“这里之前是个小土坡,光秃秃的,还有人堆放杂物。”大家决定修整这块区域建专门的电动车停车棚。但有居民提出意见:这里的5棵松树怎么办?刨掉多可惜啊!“移植到旁边绿地就行了!”说干就干,今年4月,移树、平地、建棚……仅用了1个月,电动车棚就建好了,移植到旁边绿地的松树,非但没受影响,反而因为养护及时,长势更好了。接着是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刘冰介绍,由于附近没有电表,属地花园路街道特意协调了双榆树供电所在此处专门装了块电表,让大家可以以居民电价来充电。目前,车棚共安装了10组共100个充电端口,基本满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需求。不仅如此,电动车棚还安装了门禁系统,只有拥有“白牌”合格电动车的车主才能去物业实名认证、申领有专属编号的车棚门禁卡。“自从有了新车棚,再也不怕没地儿充电了。”提起自家小区的新变化,北京石景山区燕保京原家园小区的居民李先生就面带笑意。从今年年初开始,在街道社区和产权单位的多方努力下,小区内新建了20余处电动车充电车棚,智能化的设施既满足了居民的使用需求,也保证了充电安全。新投用的车棚顶部均采用帆布材料,不仅防水,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音防噪效果,棚内安装的高清探头也使防盗系数明显提升。居民可通过支付宝微信扫码或刷卡等方式进行充电,还可自行选择充电时长,远程操控自主断电。充电桩两侧设有插座保护装置,充满电后可自行断开,确保用电安全。“以前我们楼底下没有充电桩,又不允许接线充电,我就把电瓶拿家里充,装卸电池很麻烦。现在小区里走几步就有充电桩,6个小时就能充满,方便多了。”李大爷说。八角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项东介绍,为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八角街道今年共计增建充电桩、充电棚等充电设施118处点位,增设充电端口2328个。目前,八角街道现有电动自行车7691辆,街道内共计充电端口3312个,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不上楼充电,也得给我们充电的地方啊。”电动车无法充电曾是压在北京海淀区清河街道安宁里社区居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居民们怨声载道,几天内就打了20多次12345。“安宁里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安充电桩并非易事,需要协调的事特别多。”清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社区部分区域属于高压自管,电表没有改造为一户一表,需要报装电表外接电源出口。于是,居委会、街道包片科室迅速联系街道领导,与国网北京电力、海淀区供电局联络对接接电事宜。同时还与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派出所、消防站、物业等部门沟通,多方共同行动,实地走访、征求居民意见,摸排电动车数量。施工人员也在不影响居民休息的情况下连续作业,原本需要7天的工期压减为3天,从协调到完工只用了两周。社区已安装并投入使用170个充电端口,基本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用电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新安的充电桩电费每度仅需0.51元,与市民家用电费用相当。一块72伏20安的电池,充电9小时即可充满,充满只需0.72元,比不少社区的充电费用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