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庄社区,车棚里整齐停放着一排排电动自行车,每辆车的把手上都绑着一个标有小区名称与车辆编号的标志牌,这就是电动自行车的“身份证”。
“绿、蓝、黄、橙4种颜色分别对应佳世苑、兴家、西兰岛和公路局家属院4个小区,通过这个身份牌,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电动自行车的主人。”夏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北介绍。为了给每辆车都配备“身份证”,社区10多名工作人员历时两周,逐户摸排电动自行车保有情况,采集电动车车主的姓名、住址、电动车牌等信息,最终将社区内的600多辆电动车登记成台账,并配备了对应的身份编号。
小小的身份牌,也成了电动自行车出入小区的凭证。在佳世苑南区门口,一名男子骑着一辆没有“身份牌”的电动车想要进入,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工作人员对访客信息登记后,才准许人车进入。
在居民楼前的甬道上,刘北发现,一辆电动车的电瓶不见了。“是被偷了?还是被车主拿回家充电了?”刘北赶紧查看该车的身份牌,从对应台账中快速查到了车主的联系方式,一问才知这户居民把电瓶拎回家了,打算在家充电。经过刘北的耐心劝说和督促,车主将电瓶拎下了楼,并将车停放在了指定停车区充电。
“电动车有了‘身份证’,居民在无形中提高了安全意识,小区内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的现象也有了很大改观,停车秩序越来越好了。”刘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