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铁路“退役”,两侧通行受阻 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铁路之父詹天佑在一百多年前主持修建的这条铁路 ,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历史留给北京最宝贵的一份工业遗产。 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京张高铁的全面建设,具有百年历史的京张铁路已经停止使用,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京张铁路老照片/来自网络 清华大学东侧的海淀荷清路邻近京张铁路和地铁13号线,不少老师和学生都住在荷清路东侧的逸成东苑、八家等居民区,跨铁路两侧出行的需求很大。随着京张高铁的建设,原先贯通京张铁路东西两侧的地下通道随之废弃,这也给师生和周边居民的出行造成很大困扰。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师生们调研后提出了一个想法,建设一条新的通道来解决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难题。 京张铁路东西两侧有多个居民区/研究者供图 在研究所老师和学校的共同推动下,这个想法在去年10月成为了现实。利用京张铁路东侧的林地和地铁13号线的一段高架桥下的空间,一条新的通道将两侧的双清路和荷清路连在了一起。这条通道被命名为“启航通道”。经常从这个通道来往通行的学生们说,从这里去学校可以不用再绕行荷清路北端,至少少绕一公里,节省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启航通道”解决京张铁路东西两侧出行难题/记者拍摄 “启航通道”利用部分林地旁的空间建成/记者拍摄 据了解,这条通道目前只是临时性的,将来还会继续完善,建成永久性的通道,为荷清路和双清路两侧居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利用铁路沿线空间,建设慢行系统 “启航通道”只是清华交通研究所的师生们研究的一小部分,他们还对京张铁路沿线的空间利用做了全面的设计构想。建设中的京张高铁从西直门到清华园这段将采用地下隧道形式,这样地面上的旧铁路沿线就释放出了大量空间。师生们实地调研发现,这一段6公里长的地面路段如果利用起来建设慢行系统,可以为沿线居民的绿色出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人们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 标绿色路段为京张铁路西直门到清华园段/来自网络 目前,京张铁路西直门到清华园段沿线大部分已有慢行道路,只需分别打通跨三环路、四环路的铁路桥这两个关键节点就能实现慢行系统的全线贯通。 01 四环铁路桥 在京张铁路位于五道口附近的四环铁路桥上,记者看到,由于京张高铁在这一段采用隧道工程,地面的铁轨已经废弃不用,桥下是四环主路奔腾的车流。清华交通研究所研究生杨正航说,四环桥桥面平整,桥面宽度约50米,铁路桥跨度约100米。为满足步行需求,只需要3米的宽度即可,总共只需要使用约300平米的桥面空间。 京张铁路四环铁路桥,铁轨已拆除/记者拍摄 02 三环铁路桥 京张铁路三环铁路桥位于大钟寺附近的,整个桥区目前被护栏封闭了起来,桥面的铁轨也已经拆除,铺满了碎石。和四环铁路桥不同,受京张铁路阻隔的影响,三环铁路桥的南北没有贯通,桥区是孤立的,所以改造起来稍微复杂一些。 京张铁路三环铁路桥/记者拍摄 清华交通研究所研究生杨正航介绍,在他们的设想中,对三环铁路桥的改造可以分为桥上和桥下两部分。桥上部分是要对桥区的桥面进行整修;桥下部分则是要将三环铁路桥与南北向的道路以及周边的路网打通,从而实现整个三环桥区慢行系统的贯通。 京张铁路三环铁路桥/记者拍摄 委员建言:从慢行系统到绿色廊道 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纪海英在清华大学调研时,听说了师生们关于京张铁路沿线空间利用的设想,将这些写成提案并带到了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在提案中,纪海英提出,完善京张铁路沿线的慢行系统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01 南北方向 利用释放出的京张铁路的部分地面空间修建慢行系统,打通三环铁路桥、四环铁路桥关键节点,解决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绕行过长的问题。 02 东西方向 由于京张铁路和城市道路的交叉,东西方向上的很多路段都受到了阻隔。可以借着京张铁路不再使用的契机,预留沿线的横向通道,完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条件。 03 铁路沿线周边 京张铁路沿线的学校、社区等周边道路也应该同步完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慢行系统网络。 标绿色路段为京张铁路西直门到清华园路段/来自网络 随着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发展,将城市空间返还给城市生活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像在美国纽约,荒废了十多年的铁路高架桥通过改造,改建成空中人行通道,变成了“高线公园”,每年可以吸引500多万游客;在法国巴黎,东郊的高架铁路被改造成了绿色长廊,被媒体评为“巴黎非去不可的地点之一”。纪海英委员认为,京张铁路沿线空间开阔,两侧园林绿化良好,未来,完全有条件在慢行系统贯通的基础上,建设达到绿道标准的绿色廊道,让百年铁路重新“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