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骑电动车的小伙伴或许都有种过这样的体会,小电炉看着很轻巧,跑起来也很快,可每到关键时刻,总是会刹不住车。
很多的事故视频告诫我们,电动车在关键时刻,刹不住车,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甚至危及你的生命安全。
刹车是保障电动自行车安全行驶的最重要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刹车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剎皮磨损过快、刹车线端头(与刹把连接处)脱落、刹把断电开关损坏等等。
电动车刹车原理
所有骑过非机动车的都知道,刹车是决定路上骑行最关键的要素,那么刹车的工作原理,以最简单的电动车详解图来看:
正常电动车的刹车是由车把手两边的两个刹车把分别控制前轮和后轮的刹车器,左手刹前轮,右手刹后轮。一般常见的刹车有:
碟刹——采用液压传动,刹车阻力臂较大,刹车效果良好。然而碟刹暴露在外,在砂石路段容易磨损,产生噪音,容易抱死。
鼓刹——采用机械传动,刹车阻力臂较碟刹小,价格低廉,刹车效果良好,刹车时,弧形刹车片涨开,靠摩擦来制动电动车。缺点是使用费力,磨损较快。
抱刹——采用机械传动,刹车阻力臂较碟刹小,早期电动车普遍采用,最大特点是刹车时的尖锐的啸叫声。现在已淘汰。
关键时刻为何电动车总刹不住车呢?
这个话题,得从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开始聊起。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大多数都是依照电动自行车标准生产的产品。
目前仍在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颁发实施于1999年。由于制定年代较早,以及当时行业和产品还不成熟,标准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
比如,在制动安全方面的规定中,老国标仅规定,电动自行车以20km/h骑行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米,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米。而一旦电动自行车的车速大于20公里时,标准对其刹车距离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的。
因此,厂家即便是按照这样的安全标准来生产电动自行车,这样的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同样是令人堪忧的。更让人堪忧的是,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电动车,虽然标为电动自行车的类别,但重量,车速都远远超过了电动车自行车的标准。
目前的电动车整车重量一般在70公斤以上,时速一般在40-80km/h之间。超重超速的“电动自行车”,紧靠单薄的自行车刹车皮,如何刹得住?
在2016年,海南特区报做了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找来了一位志愿试验员,并从市面上买回了一台常见的电动车,车况良好。然后,试验员驾驶着电动车分别以不同的时速,在不同的路面上进行刹车,并记录下最终的刹车距离。结果或许会让你很意外。
从上图的试验数据你会发现,在老国标的约束下,电动车的时速一旦超过20公里,刹车距离将翻倍增加,并且在全力制动时,车身会产生打滑,摇摆等现象。
电动车刹不住的问题 可能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2018年1月16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报批稿正式发布。
整体上看,新国标改为全文强制,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指标,调整完善了车速限值、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等技术指标。
特别是在刹车安全方面,有了更加严格的强制性规定。如在制动性能方面:新标准要求,干态下,25km/h时,前后同时制动,制动距离需小于7米;湿态下,15km/h时,前后同时制动,制动距离需小于9米。
相比新老国标,在相同的路面上,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对更高的时速下的刹车距离进行的限制。为了防止电动自行车超重、超速,新国标也对产品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最大重量不得超过55千克。
同时,车辆电机控制系统应当具有防速度篡改设计。蓄电池也需要有防篡改(防改装)要求。
未来,随着新国标的落地,配合2017年6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相关规定,电动两轮车产业将全面实施3C认证标准,并拥有更加规范的生产标准,更加严苛的检测标准,更加安全的产品标准。
骑行刹车时注意:
下雪天骑电动自行车要注意,进入弯道欲刹车时,尽量多用后刹,否则容易发生侧滑。刹车时尽量使车身与路面保持垂直,经过结冰地段时尽量不要刹车,最好用调速转把控制车速。在下坡路面注意不要骑得太快,以低速慢慢通行,避免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