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序增长被监管按下“暂停键”后,如何建立一个更合理的共享单车长效管理机制,也成为了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1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报到时,市人大代表、对外经贸大学经济法系主任黄勇提出,目前各地地方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的监管部门并不统一,城管、交通等部门都会涉及相关管理职能,建议北京形成联席监管制度,由多个相关部门共治、共同针对全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安全、停车规划等问题出台政策落实管理措施。
政府职能“新平衡”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管理的‘口径’似乎已悄然变化。”有共享单车研究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共享单车发展初期,“鼓励”一直是相关部门管控的主基调,各类企业进入市场难度相对较小,一时间,各种颜色、各种类型的共享单车大量出现在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该专家表示,随着人们逐渐摸清了共享单车的发展规律,研究机构对城市的共享单车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业界也开始意识到不能放任共享单车继续“无序生长”了。易观智库停车O2O分析师王晨曦进一步表示,这意味着地方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走入了精细化监管的新阶段。
近年来,精细化管理这一新名词总被运用在城市治理方式的改革过程中,而具体到共享单车的管控,朱巍认为,成立联席会议、联席监管制度就有助于北京达成治理目标。
“不同于重新单独成立专门的部门、委员会,成立联席会议制度相当于由一个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平等地在共享单车管理中发挥职能作用。”朱巍表示。与此同时,还有专家建议在共享单车的治理过程中,各政府部门尤其是城管、交管等涉及“一线”管理的部门应加强与各区、各街道工作配合,“各区的管理政策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具体市场情况确定,比如城六区和郊区的管理、单车数量调控方式就需要分别确定”。
朱巍直言,通过联席会议或者一项制度将各个部门的职权融合起来才能实现立体长效监管,实现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超越传统职权的执法。
企业深入“治理环节”
共享单车企业都希望可以与政府共同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积极配合政府进行城市治理。同时,也希望政府积极引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规划自行车道,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加强规范,开启共享单车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目前企业跟北京15个市级管理部门以及北京11个区的数百个街道和乡镇,在重点区域和路段实时沟通,通过微信群等实现共享单车实时沟通与快速对接,保证良好的运营效果。
企业也对共享单车管理提出了相对细化的建议:建议贯彻包容性监管理念,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以监管的差异性、审慎性、切合性管理共享单车新业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希望在四个方面与政府携手共同推进行业健康与城市共赢发展。大力推进落实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车辆技术标准、车辆卫星定位、信用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对于促进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议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监督指导意见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保障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