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城市短距离出行的其他形态:电助力自行车

时间:2017-09-13 17:34:12来源:自行车与电动车作者:李清点击:

拥挤的城市,糟糕的交通,消费升级的大环境。除了常见的电动车、平衡车、滑板车,城市的短距离出行是否还有其他形态?

电助力自行车。一种脱胎于传统自行车但和时下电动概念相结合的产品。电动助力自行车是为了解决骑行累的问题而出现,所以它依然需要人去蹬脚踏,然后让电力介入使骑行变得省力而轻松。

其实电助力自行车并不算是新概念,由于一直以来助力系统的成本过高,同时对于电池的要求比较大,所以直到近几年,技术的成熟得以让它们出现在我们身边。

新出行方式说来就来

在早些时候,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人骑电动车,其中有一种带有脚踏板,你可以不用踩脚踏板纯靠电力工作,也可以不用电只靠踩脚踏板工作,不过这两种模式完全分离。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不带脚踏板但是续航更长久的电动车。有人享受传统自行车的力道十足,有人喜欢电助力自行车的顺畅轻巧。

你可能会问,那我为什么要选电助力自行车而不选电动车呢?怎么想都是电动车更快方便更快一些吧!

没错,电动车速度是要快一些,但是速度过快不见得是好事情,不论是对行人还是驾驶者,在安全性上都是一个挑战。

对于真正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而言,它是只允许以助力模式运行的,也就必须是“人力+电力”的混合动力输出方式,是没有纯电动模式的。之所以只允许使用助力模式,是因为助力驱动模式有效保证了骑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大大增加了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同时有效避免了整车重量的增加,还起到代步和键身的双重效果,让人们可以在保留骑行体验的同时骑得轻松,并骑得更远。

它是借助使用者自身踩踏的力来工作,这种自行车安装的有“踏板辅助系统”,通过感知使用者踩踏踏板的力来进行踏力的调节。当你骑着它时,它能帮你省力,但是你必须要出力,而不会像上面提到的电动自行车一样只依靠电动马达来工作。

所以,假如有这样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能代替电动车出行,同时又不会像电动车一样被政策限制,而且它还是环保的、可锻炼身体的交通方式,是不是会吸引你的注意?在这个时候,电助力自行车自然而然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电助力自行车,它首先是一辆自行车,其次是一辆助力车,它不会被人们认为是电动车,因为它还是依靠人的踩踏来前进。

为什么有人会为电助力车买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比较一下在同等价位( 2000—3000 元人民币),自行车、电动车以及电助力自行车三者之间的区别。我们从受众范围、易用性、便携性、安全性、和政策支持这五个角度来看这几种出行工具间的区别。

受众范围,这一点上,自行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无论大人小孩,自行车基本上是覆盖全范围的人群的(即便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也能将自行车改装成可用的状态);电助力自行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续航太短,并且还需要踩踏,而且由于自身设计的限制,在颠簸的路面上骑行会让人不舒服,所以使用的场景基本上固定在了上班通勤,所以排在最后。电动车凭借它的速度、续航和能够携带物品的特性排在第二,但是要求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不得违规载人

我们用 0 代表表现最差,100 代表表现最好,那么用雷达图来进行自行车、电助力车 PK 结果大致是这样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雷达图中的数值并不是精确计算得出的,事实上,你也不能用数值来计算出他们,这只是一个直观的说明,用来讨论我们所比较的几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首先说说易用性,它的含义就是适用范围和上手难度。我们知道自行车不怕风吹日晒,不需要充电,学会之后一通百通,自行车易用性是一定是最高的。排在它后面的是电助力自行车,因为它本质上还是自行车,只不过加了助力系统,你还需要做的事情是给自行车充电,学习关联 app ,所以排第二;至于电动车,不论是抗风吹雨淋的能力,还是上手的简易度,它都是易用性最低的,更不要说没有电之后的尴尬了。

便携性,有人可能会说,自行车便携性不是最好的吗?不见得,这里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说话。按照定位不同自行车在 2000—3000 元档有三种类别:日常通勤、入门休闲以及业余进阶,这三种我们各选取一辆作为参考:

 

可以看到,根据定位不同,这些自行车在重量上从 11kg-16kg 不等。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今年三款电助力自行车的重量是怎样的:

 

可以看出,实际上电助力自行车和自行车在重量差别不大,通常这些电助力自行车车的重量多在14—20kg,而只有超过25kg时,重量的因素才会真正困扰到出行。电动车和自行车完全不是同一个量级,在驾驶员移动的时候和遇到危险的时候重量因素会拖延驾驶员的行动时间,所以,电动车便携性往往是比较差的。

安全性,我们说的是对于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假设我们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下驾驶这几种交通工具,那么我们就要把速度放在首要考察的位置,此时电动车的安全性就是最差的,因为它不但速度快,还没有安全带之类的保护措施,更不要说很多人骑电动车都不佩戴头盔。这样来看,自行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它轻便好调整。其次是电助力自行车。

而从驾驶员以外的人来说,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由于需要骑行在发生危险时,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给他人和驾驶员反映的时间,而电动车相对就没有这一点,并且对于紧张的驾驶员来说可能会因为失误反而加快了速度。

谈到政策支持,我们有必要提及今年上半年在深圳发生的“禁摩限电”政策(从三月到六月时间持续 100 天),因为电动车用户在路上扰乱交通、横冲直撞,深圳市政府下令对摩托车和电动车进行整治。但是这样做对快递、电商行业影响很大。同时,对一些不想挤公交和地铁上班通勤的人来说影响也很大。

可以说,目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之内,电动车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一方面,由于它属于非机动车,在一些城市它只能够在非机动车道上面和自行车一起同行,对于行人来说威胁非常大,另一方面,驾驶电动车的人也会因为速度过快而发生交通危险。而电助力车的速度不快成为它代替自行车上班通勤的优点。

可能有人发现,上面的对比中,五个要素里没有提到速度,因为我们更侧重在城市交通出行,在城市拥挤的交通网络中,究竟车子能到多快是一个未知数,这个对比限制条件比较多,因此不做考量。

如果把这五个要素看做组成木桶的板子,那么电助力自行车可以说是表现最均衡的木桶,它避免了电动车的便携性的弱势,也提升了自行车速度这块短板。

电助力自行车能提供强大的动力、提升爬坡能力;更快、更流畅;更加容易达到挑战山顶以及遥远的山谷等骑行目标;或者仅仅是跟上你的朋友。需要它的原因数不胜数,在欧洲发达国家,电单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宠;当然在国内,依然有太多人并不乐于接受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这或许是上班通勤最佳方式

通过一系列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电助力车的对手其实不是电动车,而是自行车。同等价位,你可以买到一台不错的自行车,也可以选择一辆入门的电助力自行车。

 

曾经我们是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当欧美国家都在为汽车拥堵,环境恶化伤透脑筋的时候,我们俨然成了他们眼中“风景这边独好”的完美典范。但是,再看看现在,我们已经成了“汽车王国”。

对一些人来说,在拥挤的地图中穿行、腾挪是一种乐趣。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躲开喧闹的人群,重新彰显个性,是对城市的善意。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