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迅速占据了多个城市的街头,它的实质是凭借移动互联网发展诞生的新型租赁,是消费者层面的分享,而不是供给侧的共享,不用竞争头部资源,谁都可以做,无法形成垄断。
在差异化中,大家都把眼光放在哪一家更好骑上面,骑行体验更轻松的电单车就自然被人想起。目前,中国已经有多个城市出现了共享电动交通工具的项目,有纯电动的,还有电助力的,鱼龙混杂,但它们都面对政策管控、管理麻烦、故障损坏等严峻问题,目前共享电动市场依然停留在区域性的实验阶段,无法普及,电单车身处其中,无法突围。
共享单车的爆发造成了城市管理的混乱,这并非是模式的问题,而是缺乏管理的错,如果加以有效管理,共享电单车是市民出行的有效补充。短期内共享电单车无法在市政道路运营,这的确会限制了普及性,但是在封闭园区推行,人员集中,会增加使用频次,板块化的发展也是一条合适的跑道,只是推进速度比不上街头共享模式。
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已成体系,而共享电单车在运营过程中会遭遇更复杂的情况,生产成本高、充电麻烦、调度更频繁等因素都是共享电单车的发展阻力。电单车的供应链虽然复杂很多,不过中国本身是电动车生产大国,产能还是充足的,目前主要的担忧是一些小的电子零件供应会有所不足。
共享电单车要发展,更大的困难在管理方面,毕竟它需要充电,比任意借还的共享单车多了一个环节。目前最可靠的方式是企业与便利店、车店合作,借用商家的地方充电和停放,也可以方便用户。
虽然运营麻烦,不过有了更多的服务和有舒适的骑行体验。目前,用户意识到破坏、抢占是不被提倡的,会受到追究和惩罚,那么共享电单车登场时,在损坏方面的压力相对于之前发生发损坏要小一些。
总的来说,共享电单车是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的事物。共享单车的经验告诉我们,消费者一开始肯定会质疑它,因为它从产品和管理模式上都更复杂,在街头共享模式下,不严谨的方式会造成运营和城市管理的混乱。但从使用特性来看,共享电单车的确能符合市民需要中长途出行而又追求舒适、快捷的需求,在大数据的指导下,消费市场进一步细分是经济的潮流。共享单车崛起成为社会热点,共享电单车也有相同的基因,能否突围而出,关键是产品设计、运营细节的斟酌,还有争取一个合适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