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们骑公共自行车需要刷卡骑车,现在优化之后直接扫码骑行很方便,还车的位置也增加了许多。”在南湖景区区域站点内试体验的市民刘先生说道,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现在是非常方便。
一道绿色“跑道”就是无桩自行车的停车感应区,一辆辆无桩自行车有序停放在上面,车身有绿白、橙白相间两种,颜值颇高。
12月30日,在会景园站点,工作人员正在将一辆辆改装后的无桩公共自行车从运输车上搬下,推进绿色感应区域站点内。1月1日起,市本级1000个无桩网点正式开通试运行,原有有桩公共自行车网点同步停止运行。值得一提的是,升级后的嘉兴公共自行车计价方式不变,即1小时内免费,超出1小时按每小时1元扣费,还车后再租车时间不累计,免费次数不限制。
嘉兴是全国第一个全域普及公共自行车的城市。自2011年12月开通以来,已经陪着市民走过了近11个年头。据悉,嘉兴无桩公共自行车升级改造项目共建设1000个无桩公共自行车网点,营运网点覆盖市区面积211.46平方公里,投放4000辆具备扫码、刷卡功能的无桩公共自行车。自此,市本级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实现从“有桩”到“无桩”的新跨越。新增的网点实现了点线面的极大延申,最北面的营运网点到阳海景怡一带,最南面则到双溪路与三环南路交叉口,最西面到达新农路与新塍大道交叉口,最东面到达亚奥路与南溪东路交叉口,基本覆盖到整个市区范围,市民与营运网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一步之遥”来形容。两个营运网点之间的距离基本控制在150米左右,真正解决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市区无桩公共自行车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任务重,工期也较紧,项目组倒排工期,派专人全程跟踪现场网点施划,2个月时间完成了现场施工、平台搭建、系统调试、车辆改造等关键任务,确保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两手抓、两不误。”嘉兴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说道,在优化网点规划方面,嘉兴公共自行车遵循“便民惠民、服务民生”的原则,根据市民出行需求,结合城市路网规划达到成网成系的网络化布局,扩大服务覆盖面。原本的有桩自行车,因为它的局限性比较大,开挖地面的要求比较高,现在无桩技术后,施工速度更快,无桩公共自行车的网点比原来更加密集,特别市中心,我们现在所在的南湖景区网点间距在50米左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全面覆盖。真正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解决市民出行难题。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嘉兴公共自行车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强化科学调度管理,解决高峰期租还难题;增强流动值守服务和车辆日常维护保养频次,保持无桩公共自行车的整洁度和整齐度,提高市民出行满意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在落实便民举措方面,嘉兴公共自行车积极推进无桩化宣传进小区,通过面对面讲解、一对一指导,帮助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学习无桩化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方法,确保市民会用、想用、爱用公共自行车,变被动咨询为主动上门服务,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有温度的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
截止目前,嘉兴市本级现有的1000个网点,4000辆公共自行车1月1日起全部投入使用。“随着租车量的上升,明年计划新购3000辆的公共自行车。”曹宇航介绍预计2023年1月底,市民卡骑行功能将对市民进行开发使用,真正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