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武汉大范围整治超标电动车

时间:2014-01-14 22:35:37来源:作者:点击:

    9月23日,来自鄂州的杨红号骑电动车至武汉市中山大道利济北路路口,因使用假车牌被交警拦下。武汉将超标电动车纳入摩托车管理范畴,并启动大规模整治行动。

    交管部门查扣超标电动车736台,其中,使用伪造车牌的121台,5人因无证驾驶无牌超标电动车被拘留。

    9月23日,武汉市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明确从昨日起,超标电动车视为摩托车,对无摩托车驾驶证驾驶超标车的,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

    “绝大多数人没有摩托车驾驶证,此举无异于‘禁电’。”武汉市电动车协会会长徐瑞泽说,武汉目前有电动车销售点500余家,不论是车辆返厂或是消化库存,都需要一段时间,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

    武汉交管部门一位负责人称,不管是“限”还是“禁”,都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电动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作出的评估,也反映大部分市民意见。

    据悉,武汉市目前在册电动车有93万多辆,其中,超标车约72万辆。据估计,三镇未上牌电动车还有近20万辆。数据显示:1至6月,武汉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1286次,约三成涉及电动车(事故达475次,伤511人,死亡23人)。相关出行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限制电动车上路有助于缓解拥堵”。

    有市民昨表示,武汉早晚高峰时公交车难以保证准点,出租车也难打,没有电动车市民出行可能成难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武汉电动车实际数量过百万辆,超过家庭轿车数量,是市民主要代步工具。如果禁止超标车上路,政府必须考虑替代的交通工具,如早晚高峰相应地增加公交车班次等。

    武汉交通专家胡润洲也表示,取缔超标电动车很有必要,但涉及近百万居民切身利益,应采取稳妥办法,兼顾各方平衡,需有城市管理大智慧。

    快递行业最“头疼”

    应对电动车管理新政,很多行业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电动车在武汉的骑行群体包括送奶、送水、送报、送快递、送餐、送煤气、送建材和建筑工人。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大多说再等几天看看。

    “我不信交警每天都抓,万一碰上,可改走小路。”记者采访发现,这样想碰运气的人占一半以上。

    相比之下,快递行业最为焦虑。昨天,交警查扣的700多辆电动车里,相当一部分是送快递的。

    武汉快递企业达216家,从业人员有1.1万余人,送快递的电动车近6000辆,几乎都是超标车。一名快递工作人员说,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车辆都是无牌超标电动车,一旦改用面包车派件、取件,成本太高,公司无法承受。

    能否给快递、送报等行业特殊政策?记者昨悉,暂不会给予特权。交管建议,更换合格的电动车。(记者姚启慧)

    电动车商铺无人问津

    武汉电动自行车市场,如天气一样急剧“降温”

    在三阳路电动车市场,10多家店面,只有五六个消费者,他们大多是来修电动自行车的。其中,永久、立马两家商铺索性大门关闭。

    尽管商家门口都摆着符合国标的合格电动车,但店内仍有大量超标车。

    超标车今后怎么处理?有店主表示,“只能找厂家协商退货。”也有店主则存侥幸心理,“暗地里卖,慢慢消耗库存。”

    在发展大道筑慧电动车市场内,武汉市电动车协会会长徐瑞泽希望有关部门能延长过渡期,“不到一个月的缓冲,商家数十万元的库存根本来不及处理,即使去三环外找门面也要花一段时间。”

    本土品牌或添18款达标车型

    武汉两个大型本土电动车企业,圣宝龙电动车公司董事长翁增斌、黄鹤电动车董事长邹向东昨均表示,武汉重新修订电动车上牌目录,实际上是设置行业新门槛,电动车市场将面临洗牌。对本土企业是一次重大机遇。

    武汉电动车市场有上百个品牌,一直鱼龙混杂。电动车上牌目录出台后,只有产品在目录中的,才允许在本地销售,否则交管部门不予登记上牌。邹向东说,本土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有技术和成本优势,能及时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

    据了解,圣宝龙近日上报10款达标新产品,黄鹤电动车也上报8款车型。翁增斌介绍,样车已送往质监部门检验,预计会出现在月底的上牌目录上。

    错位的电动自行车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到目前拥有百万辆之多,武汉电动车10多年始终饱受争议:一方面是市民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技术标准、交通管理的质疑。

    原武汉市交管局宣教处副处长郑小平说,1998年,电动车在三镇街头出现,售价高达3000多元,少有人问津。

    此后,电动车价格降至1000多元,销量大增。当时的交通法规只规定自行车不准安装机械动力装置,但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自行车,一直没有法律依据。

    2001年9月,武汉市交管局发文:严禁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该禁令出台前请示过公安部,禁令一下,武汉电动车几乎销声匿迹。

    2002年4月,武汉禁止新购摩托车登记上牌,此举给电动自行车带来意外生机,三阳路等摩托车市场转而经营电动自行车。

    2004年我国出台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电动车首次拥有合法身份,加上电池技术获得突破,电动自行车性能大大提高,速度等指标已远超1999年行业标准,市场销售火爆。

    2007年7月,交管部门表示要严管电动自行车。郑小平介绍,面对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电动自行车,交警逐渐力不从心,仅能偶尔组织大规模集中整治。

    三阳路电动车市场成为“晴雨表”:交警一严管,市场就萧条;“风声”过后,销量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中,武汉注册登记电动车达93万辆,实际保有量超过百万辆。

    电动车“身份”彻底错位。郑小平说,随着技术发展,电动车块头更大,速度更快,早就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一旦划入摩托车,电动车就需缴税、买保险,骑车人也需驾驶证,影响面过大,各相关利益方也反对。

    交管部门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越跑越快,必然损害行人、机动车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权益。“车辆必须按其性能在道路上行驶,电动车行业要想得到宽松的交通规定,必须限速。否则,应纳入机动车管理。”

    2011年6月,武汉市对电动车进行上牌管理,3年后禁止超标车上路。按照时间表,此次大规模严管电动车,正是武汉城区明年“禁电”的前奏。

 

 


(责任编辑:北自协)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