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0月31日起,北京结束了电动自行车三年过渡期,进入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时代。在新旧国标交替过程中,很多市民积极置换新车、按规定上牌。但是也有一些消费者在换购了新车上牌后,拿本来合规的车辆非法改装、加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飞驰而过的电动自行车、安装着车棚和宽宽的后架的电动自行车等,除此之外,有些消费者按照规定上牌后,私自对电动车进行违规改装,比如换控制器、改装电机、电池,解除限速装置、调整避震、刹车、轮胎等配件,以及加装座位、车篷等。而这些做法中,尤以解除限速装置、违规改装电池两种情况最多,隐患也最大,成为非法改装的“重灾区”。以解限速为例,车速提升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骑行人能够做出相应避险动作的时间很短,但刹车距离相应会更长,从而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为了满足对强动力、长续航的非理性需求,对锂电池的篡改与非规使用,会破坏电池及整车原本的电气结构和安全防护设计,导致灾难事故发生。根据近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32起,其中4起发生在室内,所幸发现和扑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从近期火灾事故调查结果来看,电动自行车二手电池、“超长续航”拼装电池、超期服役电池在非充电状态下,发生起火爆炸的警情占整个电动自行车火灾的70%。此外,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与火灾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近1.8万起。从起火原因看,过充电、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是导致电动车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改装电池,正是导致以上事故诱因的重要“元凶”。一些用户盲目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不惜违规改装大容量的非标锂电池。殊不知,容量越大的电池,对技术、工艺和安全防护设计的要求越高,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未经检验的大容量非标电池却是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不仅如此,在改装过程中容易破坏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不少电动自行车违规更换大容量或超标电池后,与连接电池的主电源线并不匹配,原车线路无法承受改件的强度,当电流过大时,接头负荷陡增,从而引发车辆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发生火灾事故的几率也相对增大。在目前监管缺乏的情况下,部分经营主体出于经济利益驱使,在生产资质不达标、技术能力不全面、安全设计不充分的条件下,开展锂电的生产制造,以低成本的劣质产品非法获取高收益。甚至一些小作坊式的生产者,采用劣质电芯组装电池,或者通过购买汽车B品电芯甚至汽车拆解电芯,以简单粗暴的组装来进行生产。采用低劣、废旧电芯组装的非标锂电池,从电芯来源起,就已经完全没有安全保障。并且此类非标电池跳过了必不可少的安全检测环节,没有经过任何质量和安全认证,产品存在巨大的隐患。BMS是合规锂电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和过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但非标锂电池生产者,要么采用劣质的BMS保护板,要么甚至根本不用,加大了电池充放电风险。一旦出现热失控,BMS没有及时断电,锂电池就可能燃爆,并不断释放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火越烧越旺,造成重大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消费者购车上牌后,切勿私自改装,理性对待需求,合规使用。尤其是在电池方面,一定要选择原装大品牌锂电池,使用专用充电器。门店经销商不应为了谋利而置国家规定和消费者人身安全于不顾,坚决抵制劣质非标电池,不违规篡改锂电池;电池厂家加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杜绝不良品流入市场。面对非法改装,特别是篡改锂电池的行业顽疾,需要锂电全产业链行动起来,携手合作,全力消除非法改装,保障锂电用户的权益和安全。只有多方参与,非法改装才能彻底销声匿迹,让锂电电动自行车使用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