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上涨千元!不止四轮,两轮也快买不起!电动自行车为啥扎堆涨价?

时间:2022-03-24 13:55:48来源:每日商报作者:点击:

摘要:
涨价公告中称,调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3月21日,小牛电动发布公告称,受上游锂电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小牛电动将于2022年4月1日对全系锂电产品零售指导价进行一次上调,上调金额200-1000元不等,具体以届时发布为准。
公告里承诺今后将继续在设计、工艺、动力、智能等方面加大投入,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
看到此幕,再回顾到之前比亚迪全系车型上涨3000-6000元,特斯拉8天涨3次,网友们不禁纷纷调侃:现在上班太难,不仅四轮的买不起,连两轮的也快买不起了。
“很多电瓶车都是白牌,来换车的人比较多,其中大多为上班族或者宝妈。”小牛电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来购买的市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追求性价比,主要关注安全性、续航能力等实用性功能。对于这部分客户来说,价格是影响其购买的重要因素。
工作人员也坦言,另一类是年轻人。目前购买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他们更看重品牌、独特性,也更偏好智能化产品。工作人员继续举例道,如他们部分产品只需要一只手机就能完成开锁、定位等一系列功能。对于这部分年轻人来说,不太受价格影响。

为何涨价?
与四轮车的涨价逻辑一样,两轮电动车涨价的核心因素也是锂电池。一方面是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另一方面则与锂电池需求暴增有关。
作为锂电池产业中的上游产业,镍、钴等价格在“过山车”一样波动。截止到3月中旬,国内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28万元/吨涨至50万元/吨左右,镍价从15.5万元/吨涨至26万元/吨,钴价则从49万元/吨涨至57万元/吨,每吨分别上涨了约22万元、11万元、8万元。
虽然目前多部委已经关注到了相关问题并召开了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但上游材料价格回落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自新国标实施以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技术更成熟,稳定性更好,自燃概率更低的锂电池成为电动自行车的更优选择。
中国作为锂资源需求大国,碳酸锂的进口量从2017年30682吨迅速增长到2021年7月的47323吨,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增长一大因素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强劲增长息息相关。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累计增长142.8%。根据SNE Research 预测结果,截至2023 年底,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406GWh,而同期动力电池产能预计为335GWh,届时供需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
自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已面临几轮成本压力。先是“芯”荒荒,再是“锂”芒芒,近期则是“镍”妖妖,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月初,伦镍上演“史诗级”行情,一度突破每吨十万美元。而随着行情的平息,3月21日盘中,伦镍价格仍达每吨4.7万美元,在行情爆发前,伦镍仅每吨2万美元,价格上涨超过一倍。

而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伦镍价格从2万美元/吨上涨至5万美元/吨,单车带电60KWH的8系新能源汽车镍原料成本约增加1万元。

除了镍外,动力电池另一种重要材料——锂,也处于快速上涨的行情当中。以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价格为例,在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年底则涨到29万元/吨,仅仅一年涨幅就高达480%。

进入2022年,碳酸锂的涨幅丝毫没有放缓势头。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已经涨到了每吨48万-52万元。

据瑞银(UBS Evidence Lab)测算,目前,大部分厂商的电池成本即将与汽油动力总成齐平,动力电池占电动车总成本的25%-40%,是最昂贵的电动车零部件。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令车企的生产成本压力陡增。

除了镍和锂这样的电池的材料外,芯片短缺、补贴退坡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价格快速上涨的因素。从2021年开始,部分车规级芯片从几十元涨到数千元,身价涨超百倍。补贴退坡,则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涨价传导到消费者层面。

 

车企和经销商:不涨价、提现车,难做到

自2021年以来,电池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已让车企苦不堪言。从3月14日开始,威马、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哪吒、零跑等新能源车企都陆续发布了涨价公告。涨价幅度从千元到万元不等。特斯拉更是一周时间内三次上调国产Model Y车型售价,涨价幅度达数万元。

除涨价外,也有部分车企选择停产部分中低端车型,以弥补材料涨价的损失。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在回应旗下黑猫和白猫车型停止接收订单时就表示:“在2022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后,部分车型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与此同时,部分新能源汽车4S店也面临“无车可卖”的局面。在走访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后,不少销售人员都对中新财经表示,除了展车,基本上已经都卖掉了。

“你看那台绿色展车,前两天也被客户订走了,刚刚才挪到那边,正准备收拾一下,平时,这个颜色的车可难卖了。”销售人员指着角落里的展车对记者说。

“依客户要求,现在车门都锁上了,定金都交完了,我们也没办法。”对于记者想再看看车的要求,销售人员无奈地拒绝了。

  

专家:原材料恢复供应将缓解价格上涨

针对原材料涨价的问题,主管部门、相关企业也都在积极出谋划策,促进行业正常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锂行业运行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上,工信部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部分动力电池生产商也表示,将采用多元化的采购方案,以应对原材料上涨问题。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电池材料上涨是个大趋势,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供应链的问题,所以提前也有自己的布局。”

一部分车企“另辟蹊径”,采用替代燃料方案解决问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提议,应明确甲醇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合法地位;加强甲醇汽车的准入及运行管理;鼓励对甲醇燃料、甲醇汽车技术的持续创新,建议通过增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方式支持多种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

针对材料价格是否还会持续上涨的问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属于周期性行为,目前车价普遍上调也是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体现。随着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恢复,一定程度上也将缓解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