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为节能方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代步工具。目前,我国的电动两轮、三轮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但与此同时,由于电动车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防患于未然?
多地限制电动自行车上楼,室外集中充电加速推进
北京、上海多个居住小区发现,和电动自行车巨大的充电需求相比,室外的充电点依然不足。
在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30万常住人口,对应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接近8万辆。今年以来,北蔡镇加大投入,共安装智能充电桩420个,可同时供42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
专家表示,包括快递、外卖配送员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在内,我国城市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巨大。
2021年5月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已出台地方性规定,进一步对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室内充电进行了明确限制,并加快设置室外的集中充电设施。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1.3万个居民小区中,已有8385个小区建有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其中,约2000个为近三年建成的。
和电动汽车一样,给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的设备中,也分为充电和换电两种。放入没电的电池,再取出同一规格型号的满电电池,简单两步就能上路。而与传统的充电相比,换电模式也更加受到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青睐。
虽然换电模式更叫座,市场空间也够大,但这种“无需等待、即拿即走”的模式,有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六月,在上海市区的一个换电设备放置点,换电柜中的几十个电池都没有充满,电量最多的一块也只有70%的电量,但前来换电的人却接连不断。不少外卖和快递的配送员都说,目前,在上海市区,电动自行车的换电设备依然不足,这也导致了电池周转率太高,一块电池往往还没有充好电就被借走。更重要的是,换电设备的放置密度还不够。
尽管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的相关企业数量快速上涨,但大多各自为战,换电设施的接口、适配规格仍不统一。这一方面导致换电成本难以下降,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
今年5月10日,四川成都一小区电梯内电瓶车突然起火,监控显示当时火焰瞬间吞噬了整个电梯间,造成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还有一名仅有5个月大的婴儿,此前一直在紧急抢救。
在这之前,电动车自燃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果在密封环境下,情况就更严重了,比如2020年8月8日晚上11 点半,广西南宁某小区,一名女子骑着电瓶车进了电梯,电梯门刚刚关上,突然车尾下面开始冒烟,之后火着了起来,从电瓶车开始冒烟,到整个电梯厢被浓烟包裹,前后仅仅用了4秒。
有专家直言,想要避免这样的惨剧,大家应该从自身做起,看见有人推电瓶车或者提电池上电梯再也不要无动于衷了,狭小空间遇剧毒浓烟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问题就来了,电动自行车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自燃呢?
原因一:线路破损;
原因二:擅自改装;
原因三:超出使用年限;
原因四:线路短路。
什么问题会导致电动自行车短路起火?
原因一:线路破损;
原因二:元器件破损;
原因三:插件虚脱;
原因四:电动车进水。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为了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定要不要把电动自行车或者电池带入电梯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