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北京正负面清单全览!中央政务区诞生,五六环成新商业中心

时间:2018-03-29 10:33:09来源:自行车与电动车作者:李清点击: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这一次的变化将是彻底的!

3月23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了《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通知。2016-2035

北京产业正负面清单正式出炉,列出了各功能区鼓励和限制的建筑项目规划使用性质。不增加现状建筑面积,但改变建筑外轮廓或用地内建筑布局的建设项目。包括位于重要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的外装修工程。在这样细致的规定下,中央政务区正式诞生,五六环外则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以下是具体信息,请大家对号入座。

一、北京正负面清单一览

正负面清单的意义就是,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操作性极强。就是告诉大家,政府已经思路清晰,全想明白了,就按照这个路子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1、 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央政务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主要是指东城区和西城区,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主要目标是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保护古都风貌,创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正面清单:

鼓励工业、仓储、批发市场等用地调整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办公和配套用房;

鼓励历史建筑调整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鼓励工业、仓储、批发市场等用地调整为学前教育、养老设施;

鼓励居住区相邻用地调整为社区便民服务、菜市场等为本地居民服务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

“首都功能核心区”负面清单: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大型商业项目,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商务办公项目,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综合性医疗机构,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专科教育、高等教育用房,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住宅商品房,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仓储物流设施。

从上图可以看出,首都核心区将清退大批工业、仓储、批发市场等低端产业,限制商场、办公楼、医院、大学、商品房等项目建设,着重建设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办公和配套用房、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菜市场、幼儿园、养老设施。

未来这个区域,将成为中央党政军机关办公、及其家属生活的区域,同时也是国家重要外交活动、重要典礼举行的区域。

这标志着“中央政务区”雏形基本形成,宣告正式诞生了。

2、北京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即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总面积约1378平方公里。主要目标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

正面清单包括:

鼓励各类用地调整为养老设施、学前教育、科技创新、菜市场、便民服务用房;

鼓励三环外商业零售、商业办公、酒店宾馆等建筑调整为体育健身、剧场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出租型公寓。

负面清单包括:

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大型商业项目、大型商务办公项目、区域性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

限制三环路以内的用地调整为仓储物流;

限制四环路以内的各类用地调整为住宅商品房;

限制五环路以内的用地调整为综合性医疗机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和文化团体用地。

从上图可以看出,首都功能核心区以外的中心城区鼓励建设养老设施、幼儿园、科技创新用房、公共文化建筑、出租型公寓等项目,限制大型商业、大型商务办公、物流、仓储、批发市场、教育机构、住宅商品房等项目的建设。这意味着北京五环以内不会新增大型医院、大学、住宅商品房,以后更多医疗、教育资源会转移到五环外。

三环以外的商场、办公楼、酒店等物业可能会被调整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建筑,或者是出租型公寓。这是商住、商办物业的一次发展良机。

3、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北京城市副中心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4、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传统中轴线及其南北向延伸,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机场、永定河水系。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东西向延伸,其中复兴门到建国门之间长约7公里,向西延伸至首钢地区、永定河水系、西山山脉,向东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运河、潮白河水系。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展示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做好有机更新,体现现代文明魅力。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国家行政、军事管理、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着重发展传统的历史文化项目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限制商城、办公楼、医院、大学、仓储物流、住宅商品房等项目建设。

由于这两条线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相交,其功能定位也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主。

以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地区为重点,优化中央政务环境,高水平服务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以金融街、三里河、军事博物馆地区为重点,完善金融管理、国家行政和军事管理功能。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使馆区为重点,提升国际商务、文化、国际交往功能。加强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景观大道建设,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综合功能和环境品质。整合石景山—门头沟地区空间资源,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空间。

▌5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

 

多点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是生态发展示范区。

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新城,着力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敏感区域,应将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示范区、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山水的典范区。

从上图可以看出,以上几个区域作为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地区,都鼓励教育设施、养老设施、医疗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并限制一般制造业、物流和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鼓励将这些用地根据区域自身定位,调整为科技创新用房、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用房或者酒店等旅游接待用房,以及农业科技用房。

意味这几个地区将承接北京大量医疗、教育等资源,疏解制造业、物流和批发市场等低端产业。

二、 北京将有历史性巨变

1、 居民养老、义务教育、公共设施大改善,城市更宜居

仔细对比各区域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以后,可以发现各个区域都加强了对养老设施,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义务教育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等居民文化设施,以及社区便民服务、菜市场等为本地居民服务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这充分体现了北京集中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决心。

2、 四环内不再新增住宅商品房,全面进入二手房时代

北京的中心城区限制四环路以内的各类用地调整为住宅商品房,这意味着今后北京四环以内几乎不会出现新建商品住宅。

未来四环内的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中,多是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家属,以及北京主动引进的人才,普通白领如果要住在四环内,只能购买二手房,新房将十分稀缺。

3、 大型医院、大学、大专院校、职业学院逐步转移至五环以外

北京的中心城区限制五环路以内的各类用地调整为综合性医疗机构、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教育、高等教育、及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和文化团体。

这就意味着未来北京医院、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未来只能在五环以外的通州、顺义及北京周边北三县和雄安新区等地建立分院或者分校。这对于环京区域来讲是一大利好。

4、 五环外将集聚大型商业项目,形成新商业圈

北京中心城区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大型商业项目、商务办公项目,这意味着未来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等地的大型商场和办公楼几乎不再新增,而北京却有70家科技部认定的2017年独角兽企业(共164家)、浓厚的创业氛围和持续涌入的年轻人。这就意味着未来四环外将集聚大批大型商场和办公楼,逐渐形成新的商业圈。

未来,五环、六环将是北京商业氛围最为浓厚,人口最为密集,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5、 制造业、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将转移周边地区

北京各个功能区都限制各类用地调整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这与北京打造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密切相关。

未来制造业、仓储物流产业和批发市场等低端产业将逐步转移至北京周边区域,市区内工业、仓储、批发市场等用地将逐步调整为托幼、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和养老设施,科技创新用房、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用房。

这所有的一切,意味着北京城市格局全面升级正在加速,从源头上限制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发展。

北京2020年-2050年发展目标

 

——中央政务、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

——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

——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

——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

——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