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还成为邮政、物流、外卖等相关行业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
前不久的央视3.15晚会特别发布了“不要购买改装蓄电池、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在规定时间内充电、充电器电压要和蓄电池电压匹配和勿将蓄电池放在家中充电”等四条提醒。
方便却存隐患,相关部门积极履职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量3000多万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5年来,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8.6%和13.5%。
2017年12月29日,公安部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通告》提出:“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
因部分电动自行车指标超出了现行《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四部委正在研究、修订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规范》全面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指标,调整完善了车速限值、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等技术指标。其中,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并对具有脚踏骑行功能进行了强制性规定。
安全还要提升,专项监管卓有成效
近年来,质量技术监督局持续在生产领域对电动自行车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电动自行车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整车质量严重超标,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更长的续行里程,配用了大容量的蓄电池所致;2.车速严重超标,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需求,选用大功率的电机,将车速设计在严重超标状态。
较高的输出电压、电流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功率远比一般电子产品的充电器要大。举例来说,一般手机用的USB充电器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通常为1~2A。然而电动车用充电器,其充电对象往往是36V、48V甚至60V的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等,容量一般在20Ah以上。现行国际国内的安全标准,认为直流电压超过42V即能对人体构成威胁,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触及带电部件。
使用环境恶劣,无人照看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因其输出电压高,工作电流大,消耗功率多,所以发热量大,难以采用全封闭结构,客观上需要在外壳上设置通风孔,甚至还内置了散热风扇。生活中,电动自行车充电时所处的环境可能是简易车棚,自家后院,甚至是在烈日暴晒或者风雨交加的露天环境。突如其来的降雨将会使产品进水,导致电气短路,绝缘失效等极端危险的情况。即使进水时没有即刻发生短路,曾遭遇进水后晾干的充电器,会因为内部残留雨水夹杂的污渍导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小,带病运行的充电器对用户的安全使用会造成严重危害,这对于后续使用无疑是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
机壳上的通风孔 试验后水渍情况
接口形式不统一,不能通用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接口形式和规格标准,电动自行车电池接口可谓五花八门,各种形状的接插件琳琅满目,电源正负极定义不统一,甚至还有带电部件外露。此外,即使形状相同的接插件,各个厂家对充电接口的正负极定义不尽相同,有些将L端定义为“+”极,N端定义为“-”极,有些则将接地端定义为“-”极,由此造成充电器不能通用。如果用户无意识地误用或混用,尤其是目前在一些路边车摊上出现的投币式快速充电器上,将极性相反的充电端子接入电池,容易导致电池短路,极端情况下就会出现电池爆燃。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本质上属于工作时无人照看,并具有大功率、大电流、高电压的电器产品,由于其工作对象是存在一定程度爆炸危险的蓄电池,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多加留意。在选购充电器时也应选择知名品牌,选择带过载保护和阻燃性能材料的产品,一些价格便宜的充电器产品往往在制造中偷工减料,存在安全隐患。
认清电线认证标志
更正不良充电习惯
切不可混用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