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规范城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还有哪些需要做的?

时间:2018-02-06 09:00:00来源:自行车与电动车作者:李清点击:

 2018年1月16日,国家工信部网站、国家标准委网站对外公示了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这一国家强制性标准,这对广大的电动自动车用户及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维修行业、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社会来说都是一个重磅的消息。《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正式公布意味着多年来广受诟病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有了更加严格的强制性安全技术国家标准,这对规范城市的交通安全秩序,减少因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隐患,改善市民的出行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多发,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动自行车在方便我国城乡市民中短距离出行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优势,是我国多元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有2亿辆左右,年产量3000多万辆,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以前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技术规范缺乏强制性标准,相关技术规范不符合实际且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导致作为非机动车管理的电动自行车的重量越来越重,体积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非法改装现象严重。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体积、重量和动力性能等远超标准,加上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大多未经过交通法规和安全培训考试,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多发,对城乡道路交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带来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12万起,造成死亡1686人、受伤1.27万人、直接财产损失2228.6万元。5年来,电动自行车肇事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年均上升8.6%和13.5%。同时,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也逐渐增多,涉及超标车的消费者投诉大幅上升。国家相关部门回应社会的关切,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技术做出明确严格的强制性规范,是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更好地维护城乡的交通安全秩序,保护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积极意义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理解和肯定。

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还需要地方政府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出台只是规范电动自动车管理的第一步,并不意味着因电动自行车造成的安全隐患立即消失,我们起码还有三项基础工作需要协同推进。首先,研究制定更为细致的电动自行车地方管理法规。地方政府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备案、上路的权利与义务、维修、违法责任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对违规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区分和界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动自行车从生产、运输、销售、购买、防盗、维修、报废的全链条管理流程,强化对电动自行车销售和维修行业的监管,加强对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到位,严密防范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严厉禁止篡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指标;其次,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落地有一个自然的过程,要加强对辖区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调研、指导和检查,督促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新产品,调整原有的生产线,稳妥消化库存产品,及时了解掌握电动自行车落实新安全技术规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主动协助解决,结合当地实际,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库存的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产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加以改进,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政策和税收减免优惠,确保国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在本辖区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落实,不允许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动自行车继续上市销售;再次,有序消化现有存量的电动自行车。地方政府对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分别采取自然报废、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纳入机动车管理等方式,逐步予以消纳。

在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同时为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创造便利环境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鼓励。为此,地方政府应在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同时努力为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创建更加便利的环境。一是在道路规划建设上,要充分考虑电动自行车的特点和需要,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和预留安全的出行道路,以减少因电动自行车与行人、机动车的道路混用而产生的交通安全隐患。二是鼓励技术创新,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不断研发新的更加持久、更加环保、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三是积极发展智能充电。现代城市建筑、住宅居住区、写字楼、办公楼、商场、体育场馆等场地应充分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需要,应用现代智能技术,配套建设必要的充电设施,方便电动自行车就近进行安全的有线或无线充电,切实防范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安全隐患。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工作单位和社区网格为单位,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法律和安全意识教育,引导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标识指示,提高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