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杭州:共享单车乱停放投诉量下降72.3%

时间:2017-10-11 10:16:57来源:自行车与电动车作者:李清点击:

半年以前的清明小长假,杭州西湖被共享单车"挤爆"的场景,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杭州共享单车不到20万辆。

如今,杭州共享单车总量已增至44.86万辆,刚刚过去的中秋与国庆"双节",杭州全市共接待游客1864.6万人次,西湖依然是全国共享单车出行的最热景点。

面对翻倍增长的共享单车,以及持续的旅游热度,人们普遍担心的共享单车大面积停放乱象,这个假期却没有再次上演。据城管部门统计,10月1日至8日,城管服务热线受理租赁自行车乱象问题投诉25件,日均量仅为3.1件,与9月份日均量相比下降72.3%。

杭州是如何做到的?杭州在规范共享单车运营过程中,又总结出了哪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杭州模式"?

 

制度出台 令行禁止

国庆前,《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终于亮相,不仅明确了共享单车企业"运维人员配备标准为120比1",还提出对数据提供不完整、不真实,乱停乱放问题严重,线下运营维护服务不力,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不及时处理的经营者,经提醒仍不采取有效措施的,将公开通报并限制其投放。

这些规定看上去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无疑给此前无序发展的共享单车上了一道"紧箍咒"。

而在假期这样的"关键时刻",仅仅依靠"指导意见"是远远不够的。此前,杭州交警部门调查发现,每天在苏堤通行的非机动车达到2200至3500辆次左右,白堤则达到2400至4700辆次左右。而随着共享单车数量持续增长,苏堤、白堤通行的非机动车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市民游客给杭州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对苏堤、白堤禁行车辆的呼声最为强烈。正因如此,杭州从今年国庆节开始,在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天、工作日(上述时间遇调休以国务院规定为准)每天19时至24时,禁止一切非机动车在苏堤(南山路口至跨虹桥码头路段)、白堤(北山街口至明鉴楼路段)通行。

从实施效果来,这条禁令为维持苏堤、白堤的正常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无论是杭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也都非常支持这一做法。

 

线上线下 一目了然

"和平广场已经整改。"10月5日上午11时,共享单车企业员工在杭州城管组建的一个微信群中反馈信息,并配上共享单车摆放整齐后的照片。此时,距离城管执法队员和志愿者发现此处停放乱象不足一个小时。

目前,这个"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控微信群"的成员已经超过230人,覆盖9家平台企业的一线运维主管和属地城管中队负责人、志愿者、民情观察员、单车猎人等层面人员。微信群人员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共享单车大量积压、占压盲道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拍照取证及时上传至所属平台企业,由其限时清运搬移;超过规定时间未能及时清运的,属地城管部门实施强制搬离。

线下发现问题线上通报,线下整改问题线上反馈。这种模式看起来虽然简单,效果却非常行之有效。哪家企业对共享单车停放乱象整改最及时,哪些区域属于"老大难"微信群里一目了然。

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在湖滨商圈、吴山广场、武林商圈、西溪湿地等周边区域,通过智能管控平台和街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节假日期间每晚组织力量对核心区域租赁自行车开展清零行动,腾出预留空间,避免积压堆积问题的出现,确保重点区域问题不过夜。

 

划定网格 共管共治

在杭州,城管部门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并非简单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城管部门更希望通过努力,对共享单车实现共管共治,并欢迎志愿者加入到监督队伍中,最终达到规范共享单车行为的效果。

西湖景区城管执法队员许恩波说,西湖景区核心路段,这个假期启用了"企业管理者+志愿者"模式,每间隔200米左右,配备3人,属地管理单位、执法队员、应急协管员、保安员共同承担服务、规范的监管职责。西湖景区的这种"包片到企、责任到人"模式,是杭州目前多个城区都在推行的"网格化管理"。也就是说,城管部门将管辖范围划定为网格,将网格内所有共享单车的管理任务,落实给专门的共享单车平台集中管理。

每个人有专门负责的路线,沿线的共享单车秩序都由他们负责。一旦发现乱停放现象,他首先会选择将这些车辆停进车位并整理好,而如果车位已满,就会通知接驳车将多余的共享单车清运到指定区域。

而杭州城管系统的工作人员,假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共享单车的"帮扶"也在继续。据统计,10月1日至8日,杭州城管系统共出动人员31461人次、车辆1596台次,搬扶摆正自行车207311辆次,搬移归位自行车77199辆次,报告处理大面积堆积等问题67件次。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