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海口经验”

时间:2017-07-30 10:02:50来源:自行车与电动车作者:李清点击:

 “2016年,主要路段和路口电动自行车通行守法率达到94%,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数同比下降25%,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向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公安局副局长一行展示了海口目前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成绩单”。

据了解,2012年以来,海口市交警支队坚持“严”字当头,对交通违法行为全覆盖、“零容忍”,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建立严管重罚长效机制,探索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海口经验”。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海口经验”具体有哪些内容?如何发挥作用?

地方立法定管理标准

2017年7月14日9时,在海口市秀英大道与秀华路交叉路口,一名男子骑着无牌电动自行车沿秀英大道由北向南逆向行驶,被执法人员当场拦下。执法人员依法对车辆进行扣押。

这个“法”便是《海口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2012年1月1日,海口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颁布施行《海口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推动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法治化,填补了登记管理的法律空白。

截至目前,海口依法办理注册登记596101辆,注册率达90%;设定超标电动自行车临时通行许可期限,清退超标电动自行车31万余辆,清退率达100%。

“自2012年以来,海口首次将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法治范畴,从立法层面将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使处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尤其是,质监部门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制定登记目录,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管理,推动登记纳入规范管理。

“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校门前路段设35个泊位数,7时至8时30分、16时30分至17时可免费临时停车,可缓解家长接送学生上放学停车难题……”

为保障电动自行车通行路权和解决停车难问题,海口将非机动车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科学划设非机动车道和停车泊位,在海口4个区23条街道共规划出1000个免费临时停车泊位。

同时,明确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驾驶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等严重违法行为,分别处200元至1000元罚款,对驾驶电动自行车未随车携带行驶证、载人超员等轻微违法行为可分别处20至40元罚款。

“琼A37×××今天经海口港出岛,被现场交警检查发现有10次交通违法记录未处理,其中有一次超速50%以上,执勤交警发出处罚认定书,督促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处理。”

为了治理城市交通乱象,给市民营造更加安全的出行氛围,海口交警还通过建立交通违法个人诚信档案,由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如实体现两次以上违法人员记录,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约束。

新修改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比修改前更加严格,不仅建立了交通违法个人诚信档案,还鼓励所有人购买车辆保险,确保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获得赔偿。同时,明确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对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和驾驶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九不准”守住安全防线

“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海口公安交警支队制定一周整治工作计划,要求各辖区大队每天列出3至5条重点路段,查处驾驶电动自行车‘九不准’违法行为,全天覆盖,不断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的查处力度。”李辉说。

所谓“九不准”,即不准靠道路左侧行驶、不准逆向行驶、不准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不准闯红灯、不准搭载人数超过1人、不准接打电话、不准超限载物、不转安装或手持遮阳伞、不准非法营运。

凡是对违反电动自行车“九不准”中闯红灯、逆行、搭载超过1人、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不靠右侧行驶、乱停乱放、驾驶超标车上路行驶的驾驶人,由现场执勤民警进行现场处罚、暂扣车辆,责令参加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学习7天。对违法驾驶人进行实名信息登记、照相,并将违法行为录入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并视情况对交通违法行为予以公开曝光。

对违反电动自行车“九不准”中其他交通违法行为人,由交警支队执勤警力在处以现场处罚的同时,责令当事人戴绶带、小黄帽,手持小红旗在路口参加30分钟的路面体验执法,接受现场教育。

据介绍,自2012年以来,海口交警始终把规范通行秩序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点工作,持续开展乱象整治,共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1165万余起,查扣违法电动自行车18万余辆。

“在坚持严管严治常抓通行秩序管理的同时,我们还有针对性地结合乱象治理大力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尤其是坚持宣传倡导特色化,大力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文明出行常识宣传,实现声、屏、报、网全覆盖。通过椰城交警微信、微博、手机短信三大平台向全市注册用户和手机用户推送自觉守法公益广告,提高市民知晓率。深入社区、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率达100%。

同时,海口交警坚持教育理念个性化,坚持“教管并举、以教促管”。2016年以来,事前教育申请登记上牌的车辆所有人56724人次;事中要求轻微交通违法驾驶人参加交通管理体验教育53650人次;事后组织违法人员参加交规学习和考试24680人次;建立诚信档案,对两次以上违法人员进行事后约束824人次。

“一通到底”保障路权

路权问题,一直是伴随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我们按照‘一通到底、一宽到底、一平到底、一亮到底、一美到底’的要求,尊重并保障电动自行车通行路权,实现通行保障精细化。”目前,海口市主干道机非车道隔离率达92.96%、无障碍通行率达90%、路口设施设置规范率达98%。

据了解,为了保障通行路权打牢规范管理基础,海口交警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严格落实设计审核和交通影响评估,设置非机动车道和过街通道,并分批设置护栏和施划标线完善机非车道隔离,实现“一通到底”。坚持机非通行并重,在保障机动车顺畅通行的同时,拓宽非机动车道以及划设停止线、引导线规范设置等待区,实现“一宽到底”。

与此同时,海口市还实施路缘石降坡改造,保障电动自行车借助人行道通行,并协调市政部门进行非机动车道养护,实现“一平到底”。同时,海口交警还协调市政部门在电动自行车道旁架设路灯,方便驾驶人夜行,实现“一亮到底”;协调园林部门提高电动自行车道的树木种植密度,让驾驶人在树荫下行驶,实现“一美到底”。

目前,在海口街头路面上,大量超标电动自行车、经过改造的电动自行车具备了机动车的性能,经常在城市里上演“速度与激情”的戏码,不仅会给其他出行者带来安全风险,也让车主处于危险的境地。

对此,由海口市分管公安工作副市长任组长,并在市交通联席办牵头组织下,以公安交警为主力,宣传、环保、市政、商务、法制、物价、国税、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利用半年时间完成临时通行许可期满的超标电动自行车清退工作。

海口交警还依托全市32个派出所开设临时注销窗口,组织警力深入农村、街道、社区上门办理注销登记,并开设“绿色通道”为注销超标车换购合标车提供“一窗式”快速便捷的上牌服务。同时,海口交警加强超标电动自行车注销登记宣传,深入农村、街道、社区、学校发放宣传资料,向车辆所有人发送办理注销提醒短信,邮寄《致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一封信》,并挨家挨户走访宣传超标车的危害性,做到全民皆知。

海口交警还发动各个单位举办8场大型换购活动,由市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现场办公加强销售价格监管,督促商家尽最大能力让利,鼓励市民置换合规车辆。

交通管理“全民总动员”

海口司机驾驶一辆厢式小货车行驶在马路上,货车顶上拉着一堆管子,这个场景刚好被后面出租车乘客随手抓拍到,上传至海口交警的微信公众号。

对此,海口交警根据市民发至微信公众号的照片进行审核对比,经查证属实后,对“驾车超长载物”违法行为的司机开出罚单:罚款100元,扣1分。举报人同时获得30元手机通讯费奖励。这是海口交警开出的“随手拍”首张罚单。

“为不断把全民参与交通管理推向深入,海口交警从2015年12月13日起开展交通违法行为‘随手拍’活动。”广大市民可通过海口交警官方微信平台“椰城交警”公众号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线索,实行举报奖励机制,大力整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实名曝光交通违法人员7000余名。

海口交警支队制定了严格的“随手拍”处置流程。流程要求,一旦确定违法行为,路区中队立即安排警力赶往现场调查核实,如仍在现场的,由路区民警现场进行处置;如线索消失,需电话通知当事人两个小时内到交警部门协助调查,如电话通知不能到达,需在两天内负责组织警力到当事人住所或工作单位等,督促当事人接受调查和处理。

“目前,‘随手拍’针对最多的违法行为主要有违规停车、未按规定车道行驶以及违反禁止标线行驶等。”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孙文利说,希望通过这种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意识和参与交通管理的主动性,敦促市民文明出行,共创椰城良好交通环境。

社会力量参与,实现齐抓共管,是推进管理持续发力的重要法宝。他们走党政主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路子,协同治理社会化,改变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

电动自行车管理从来都不是交警部门一家的事情。对此,海口交警将交通秩序管理纳入海口各区政府“双创”督查考评,整合交警、派出所、城管等执法力量,将交通管理触角向街道、社区纵向延伸。联合团市委、老陶义工社等团体,广泛征集志愿者参加交通违法劝导活动,日均组织志愿者参加交通违法劝导活动800人次,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文明。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