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进入中关村,单车停放区慢慢扩大,自行车公共停车位明明都挤得满满当当,还是有人硬往里放,这一片车就全倒了。倒下来的自行车成了停放在旁边私家车的"定时炸弹",公共停车区域停满了,甚至有的共享单车又被停放在汽车停车位,一个不留神,就容易把汽车给划了。
很多上班族,每天早上从地铁走到写字楼的一些时间都会选择骑行共享单车,大大缩短了步行上班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早上可以多睡几分钟分钟。但通过发现,早高峰地铁口的共享单车是抢手货,不是所有的上班族都可以找的到。
随着单车投放量的加大和人工运维人员的投入,早高峰没车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新的困扰又来了--写字楼前公共停车位停满了共享单车,又找不到停车的位置了。从找车难到停车难,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但北京的公共停车位已经不够用了。
是中关村的共享单车太多了吗?现在没有准确的数据去下这样一个结论。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车辆投放问题,而是目前所有共享单车企业都没有找到应对之道的潮汐现象。
早间停放在写字楼前的大量单车,晚上7点90%的车辆就已经被骑走。早间停放在写字楼前的共享单车到了晚间大量聚集在地铁口。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共享自行车不能无序投放,要科学把握总量和投放节奏,防止盲目扩张。北京市交通委统计,自去年8月以来,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先后投放车辆规模近70万辆,注册用户近1100万。
北京西北部上地、西二旗、中关村地区是骑行需求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望京、国贸等地。中关村的需求量是最大区域之一。
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兴起时间不过一年多时间,而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自行车保有量其实是在不断下降的,在共享单车出现以前,城市自行车的出行比例非常小。自行车停放点的设置、非机动车道的设置等问题因共享单车的出现再度得到重视。
通过行政管理的办法限制市场总量必然将推动市场的洗牌。拼体量、拼铺车量的躁动期后,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才会被真正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