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因电动车充电而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其安全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昨日走访海口书场村等5个城中村发现,普遍存在道路狭窄、人流众多、占道经营等问题,使得消防通道十分不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即使在海口一些小区,电动车停放点也提供充电服务,有的是物业电工引线设置插座,有的则是插排连插排,各种新旧电动车密密麻麻地停在一起,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市民反映电动车方便实用但充电时间太长
“比自行车省力,比公交车方便,比小轿车灵活。”骑电动自行车多年的赵师傅这样评价电动自行车。正因为电动车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现在电动车在海口城乡随处可见,具有一支庞大的用户队伍。
近日,海口市召开的综合交通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去年11月底,海口市的电动车达到51.8万辆,近两年年均增速为8-10万辆。调查同时显示,海口居民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占34.9%。
赵师傅说,骑电动车的好处,它无需考驾照,基本上不受年龄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上路。再是因为其价格不高,操作简单,倍受市民青睐,就是有一点不好:充电时间太长。
众多车主表示,自己习惯于下班后将使用一天的电动车停在家里或者小区车库内通宵充电,有时充电时间达12个小时以上。
一些小区和电动车停放点隐患多
房租便宜、饭店遍布、交通便利,这是海口诸多城中村给您的印象,但狭窄的巷道、密集相连的房屋、蜘蛛网似的电线等等也颇被诟病,这些城中村恰恰是火灾隐患的重灾区。由于村民盖房“各自为主”,缺乏整体规划,往往是楼挨楼、伸手楼,给消防救援带来了重重困难。
由于租住在城中村的多为打工族,电动车往往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房东大多选择将一楼大厅设为电动车充电、停放点,而一楼大厅又是进出整栋建筑的必经之路。加上这些建筑多为本地村民建造,楼层大多在7-9层不等,人员密集、住户多。
知情人士称,由于城中村建筑密度高,电线如蜘蛛网一样从天上到地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人流量大,平时走都觉得拥挤,要是发生火灾,消防车哪里进得来?”在书场村开商店的王老板说。
原因剖析连续充电人为改装易酿火灾事故
从海口市公安消防部门了解到,海口市电动车之所以频频发生火灾事故,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充电过热、人为改装、产品质量不合格和私拉乱接电线等造成的。其中长时间充电过热危害最大。
据介绍,由于长时间充电造成电动车自身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超过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爆炸起火。其中海口2起电动车伤亡火灾事故均发生在长时间充电过程中,有些充电超过8个小时。
电动车安全专家称,电动车本身质量问题也容易引发火灾。个别生产企业选用劣质的零配件进行组装,导致电动车在充电过程引起线路短路起火或电池发热爆炸的事故时有所闻。若电动车进行充电时,电气线路私拉乱接,选型不正确,选用导线线径过小,未安装短路保护装置等都容易造成火灾。
据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电动车发生火灾事故80%以上是在充电过程中。
打工群体缺乏疏散逃生技能和自救常识
海口市大部分群租楼安装了防盗网,一些业主为了防盗往往又将通往屋顶的疏散门锁闭。当火灾发生后,往往造成被困群众无路可逃,极易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再是事故发生后,电动车车架、座垫、护脚板、灯具等大量采用高分子易燃材料制作,这些材料燃烧后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热烟气。
由于电动车引起的群租房火灾事故在海口已是屡次发生。群租房属于高密度住宅区,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及初期火灾扑救等应急工作。再加上电动车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低收入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些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高,缺乏疏散逃生技能和自救常识,发生火灾后,往往盲目逃生、试图强行穿越起火区逃生,从而容易造成中毒死亡事故的发生。
市民建议物业主动规范电动车充电设施
海口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群租楼、居民小区等场所停放电动车充电造成火灾已呈高发、多发态势。近年来,连续发生多起有大量人员被困的火灾事故,并造成多人受伤,该类火灾已严重威胁海口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海口电动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如何排除?有市民建议物业主动规范电动车充电设施。
海南省物业管理协会工作人员则表示,尽管目前没有相关严格的规定,物业管理企业仍可积极推动对电动车停放充电的管理。物业公司应积极主动地服务,跟业主沟通协商,规划电动车的停放地点,对一些充电已满,保安可帮助拔掉电源,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消防人员提醒,电动车棚(库、室)应统一设置为电动车充电的设施,并应由取得资格的电工安装铺设,不得私拉乱接电源线路;鼓励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的安全保护装置供居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