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南宁:疏通易堵点 管住电单车

时间:2015-12-14 09:29:48来源:南宁新闻网作者:李清点击: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交警部门除加强沿线信号控制外,还在青竹立交桥底、竹溪大道柳园路口、青山路、双拥路等重要位置部署警力,及时排堵,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如今,通过实行“三位一体”,把警力摆在一线,全市路口的交通秩序大大改善,路口通行效率提高了10%以上,最高达30%,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随处可见的执勤交警,对于保障道路畅通、提高市民守法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有序

管住百万“脱缰野马”

闯红灯、抢道、逆行……电动自行车违法现象曾一度相当普遍。资料显示,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率占全市立案事故的比例高达50%以上,成为南宁街头人人惧怕的“马路杀手”。

我市开展电动自行车大整治行动以来,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5年1至8月,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立案141起,造成25人死亡、15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2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了52.68%、57.14%、56.86%和57.60%。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起数下降的同时,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却由一年前的100万辆增加到了150万辆。

这一增一减,说明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取得的成效。

今年4月1日起,我市交警在全市设置了30个固定学习点和38个简易学习点,采取“以学促管”的方式,开展电动自行车大整治行动。据透露,整治以来,全市每天可组织安排电动自行车安全学习1万人次以上。

面对违法者,执法交警通常都会指出其错误所在,并告知其面临的处罚。“先生,你闯红灯了,你逆行了……嘴皮子都要磨破了,我都不知道自己一天要说上多少次这样的话。”在东葛园湖路口,中队长罗立纲笑着说,有时候说得口都干了。

电动自行车整治伊始,许多人都在观望,有些人还抱有这样的想法,过一阵子就不搞了。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整治非但没有停下,甚至还在不断扩大覆盖面。这正是得益于“三位一体”勤务制度,电动自行车整治摆脱了“一阵风”运动的窠臼,转入常态化管理,从而换来了电动自行车秩序的明显好转,以及南宁交通秩序的大改善,一个畅通、有序的南宁逐步形成。

关键词:赞誉

市民肯定交警付出

“三位一体”制度实行两年来,市交警形成了一个以示范路口、重要路口为核心,以民族大道、东葛路等主干道为轴心,辐射周边区域的勤务结构,实现高峰时段路面警力达到1300名,平峰时段800名,基本实现反应迅速、管控有力、配合得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可谓是“疏通了一片堵点,管住了百万电单车”。

一项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邕武立交桥下的交警超敬业!我每次经过,都看到民警在执勤,而且违法整治点里好多人在学习。”居住在澳华花园小区的凌小姐告诉记者,她原本以为整治一段时间后交警会放松一些,但事实完全出乎她的意料,“那么多人被请去学习,说明他们工作很认真。”

早前,交警部门开始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管理时,很多市民致电交警支队提出异议。交警支队法制大队副大队长赖铭海回忆,当时他们办公室的电话一刻也响不停,一天要接电话达数百个。而现在,赖铭海说,赞同的声音多了,关于电动自行车来电的数量下降至每日2至3个,内容也均为支持整治,并与交警探讨该怎样管理更好。

如今,当市民出行遭遇交通拥堵时,人们对交警的抱怨明显减少了,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只要看到有交警,我就不担心回不了家。”市民蒋女士说出了众多南宁市民的心声,不管寒来暑往、日晒雨淋,交警都守在路上,他们的付出令人感动,让堵在路上的人们心安。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