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在京鸣枪,6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从美丽的北京平谷金海湖发车,经过天津蓟县,最后到达河北省兴隆县,全程52公里。中外自行车发烧友共同飞驰山林间的画面成为一道独特的深秋风景。
外国发烧友撒欢儿
来自丹麦的摩顿是自行车发烧友,也是摄影师。他说:“我住在北京,我们平时经常去北京附近骑行。你知道这里的道路状况非常好,大自然的空气新鲜。和众多的中国好朋友一起骑行,令人兴奋。”
还有两位外国朋友,他们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都不错,一个是加拿大人何瑞,一个是荷兰人马泰。两人一直在旁边热身,浑身渗透出来的感觉仿佛就是职业车手。何瑞在加拿大使馆工作,他说:“我们都很喜欢骑自行车。虽然我的骑车技术一般,但这样的气氛很热烈,我还买了一辆新车。”
马泰是中科院的博士,他说:“平常大家经常通过骑车聚会,每天上下班都是骑车,因为这样可以穿梭北京的大街小巷,减少废气排放。”
70岁照样“发烧”
这次挑战赛分为公路精英组、公路中年组、单速车组、全民健身组。52公里的赛道,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而言,只要骑下来就是成功。
无论是金海湖,还是天津蓟县,或者河北省兴隆,沿途红叶遍山,风景如画。蓟县路段集名山、秀水、古城、雄关、幽林、奇石于一体。河北兴隆县路段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燕山主峰雾灵山是全县最高点,海拔达到2118米。山林与阳光组合在一起,不要说骑车,走一走都令人心醉。
一位叫李德申的发烧友,今年都70岁了。他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骑车游玩,当时自己买的第一辆车是永久自行车。我去过北戴河、五台山等,可好玩了。如今,每个星期,我都出来骑车。每个星期六是必须的活动日,哪里都去,北京周边,比如延庆、门头沟、密云、怀柔等地都逛遍了。我的几个朋友还经常骑到外地,以我现在的年龄,家人就让我到北京周边骑。这次活动有保障,所以我骑了下来。”
李德申已三代同堂,家人都很支持他。他说:“尤其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骑车健身回来,浑身都特别舒服,睡觉都香,一个礼拜没骑车,身体都不舒服。现在,我一个星期最少两次外出骑车。”
来自河北兴隆的自行车爱好者真不少,47岁的王艳华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们经常骑车,通过骑车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这次我们来了100多人呢。我们都住在兴隆县城,附近的小山沟我们都转遍了。健身队伍基本上平均年龄50岁左右,有医生、教师、工程师等,来自各行各业。我建议以后多搞这样的户外健身活动,让人们陶醉在大自然,不要憋在家里。”
56岁的王末玲说:“我们都是河北人,每周固定骑车出行去郊区。我去年刚退休,现在生活很充实,每周两次固定活动,我们小车队还有其他活动,自行车就是交通工具,现在感觉自己精神和身体都很阳光。”
过一把比赛瘾
骑友们的水平各不相同,还有不少高手,而并非运动员的他们也体验了一把竞技体育瘾,并乐在其中。
有一位失去一条腿的残疾人并不是在第一集团抵达,但他的存在给人一种力量。他叫王勇海,今年44岁,来自山东日照,是自行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王勇海乐观地说:“我19岁时出了车祸,当时觉得昏天黑地,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30多岁的一天,我开始骑车游玩,这一玩就10年。我找到了自己第二片天空,现在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业余比赛。”
自行车也改变了王勇海,至少性格变得阳光了。他说:“自行车带给了我很多人生体验,它就是我的人生礼物,我感到非常荣幸。而且,我通过骑车认识了全国很多车友,仿佛就是一个大家庭。另外,我总能去全国各地看美景,太美好了。骑车,现在就是我的生活态度。”
一位车手马朝阳迅速完成了比赛,他的衣服上印着自己的名字,俨然一名职业车手的感觉。在兴隆县的终点,他的小女儿跑过来祝贺:“爸爸真棒。”马朝阳感叹道:“不比不知道,一比感觉真不同,山路坡多,累呀,比赛的感觉真给力,全部赛道是封闭的,有彩色旗帜,还有警车开道,国际比赛的感觉很浓烈。”
有道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它的不同。浑身青春气息的20岁北京男孩张曦戴着墨镜,穿着专业服装,一瞬间冲过终点。他笑着说:“一路从北京平谷骑过来,沿途风景特别好,感觉实在是太棒了。我在山路赛段爬坡时掉队了,后来才追赶上来。” 说到这次经历,他说:“终归是比赛,而我的骑行技术又没达到职业车手的水平,所以有压力。赛道是封闭的,两边也都是赛场氛围,比赛的感觉很强烈,给我的感受不仅是骑行本身,而且整个过程都的确是在参加国际比赛,很过瘾。”
张曦还在上大学,学习的是金融专业。他说:“我自己从高中开始玩自行车,父母也支持,骑车让我更加阳光积极,身心愉快。后来,我加入了健身俱乐部,就不断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当然,这样的带有职业味道的比赛,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次的弯道、上坡和平时完全是两码事。偶尔参加一下这样的比赛,反而能完成一次战胜自我的精神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