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陪伴失独家庭老人,竭力减轻他们的苦痛;针对养狗居民进行文明培训,在小区放置处理狗狗粪便的设施;将小区里无主自行车改头换面,通过几位志愿者管理,让居民低偿使用,既民生又环保…………
民生项目让居民打分
“幸福玄武进行时”民生创意项目大赛今年4月启动后,全区7个街道59个社区参与,在66场主题公益服务活动中,近万名居民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了身边急需解决的麻烦事。社区经过梳理,结合周边辖区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将能够完成的项目纳入到操作阶段。在昨天的决赛环节,10个社区民生项目进行公开演示,在专家评委外,主委会充分吸取居民代表参与,居民打分给与了40%的权重。
“所有这些来自于居民自己提出的项目,都满足了需求评估,根据不同社区的现状,有些项目在创新方面稍逊一筹,但自治的比重在增加。”南京市社科院李研究员说,社区自治的内涵,就是把居民的事交给居民自己做,政府根据考量,可以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保障,社会组织充分参与,有的事做得好不好,居民自己心里清楚,责怪吐槽政府部门的现象也会相应更少。
牵线搭桥放大社会资源
为老人、为残疾人、为特殊群体的服务,仍旧是眼下社区里的服务主题,略有不同的是,近年间,政府部门渐渐退出服务的主体,而是让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到前台。社区在调动社会资源各方面则是起牵线搭桥、放大资源的作用。如社区养狗,也是近十年间的城市病之一,社区引导,介入培训和教育,提供硬件设施等,让养狗与不养狗的居民和谐相处。这个项目体现了基层管理者在传统思维中的突破,对于其他老旧小区很有借鉴价值。
聚焦高龄独居老人,不能依靠社区工作者,让周围邻里定时上门探望慰问是最佳解决方案,但志愿者不能长期透支自己的爱心和时间。作为民生项目,政府部门适当拨出一点资金,可以对志愿者给与些许回报,也能保障这种社区关爱模式得以长期实施。
管理者转为服务者
在被表彰的一些社区项目中,也有一些看上去特别简单易行,但其中体现了社区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如“僵尸”自行车变废为宝转化为公用自行车:申请一点费用,将小区里无主自行车改头换面,通过几位志愿者管理,让居民低偿使用,既民生又环保……玄武区社建工委书记胡媛媛女士说,政府部门从管理者退后到服务者,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服务理念。“项目由居民说了算,资金我们去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