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发布《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随着近年来慢行交通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骑车出行。这次出台的新规有哪些亮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该如何建设?如何通过规范管理改善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现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经常不够用 不少上班族骑着共享单车来坐地铁,站前广场几乎就要就被共享单车占满。几位市民说,有时候想规规矩矩停个车还真挺难。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介绍,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市民骑车需求增加,轨道交通站点、办公写字楼宇等重点区域,确实存在因为缺少正规停车设施造成共享单车无序停放。 城市既有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其实是没有办法满足现在这种增长的需求,建筑物配建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也存在用不上、不够用或者是不好用的现象。在有限的道路空间条件下,需要优先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空间,才能够去满足车辆的停放需求。 大量骑车人规范停放的意识还是需要提高和加强的,如果每个人骑完车之后,都能想着在不影响公共空间的这种情况下去把车停好,那我们的秩序也会越来越好。 新规:给非机动车找个稳妥的停车位 这次发布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将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建设规范上升为地方标准,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表示,新规范有很多亮点内容。 提出了自行车停车位,应该较机动车停车优先安排的原则,轨道交通车站等非机动车停放需求集中的点位,出入口周边空间不足的可取消两侧50~100米范围内的路内机动车停车位,用于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11类不应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区域,包括影响无障碍出行、消防安全、道路通行安全等地点,是不应该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3类应设置禁止停放的区域,包括快速路主路和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未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非机动车车道或者重点管理区域。 除了共享单车,还有很多市民使用普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开辟城市道路沿线停放功能,在保障人行道通行宽度的前提下,梳理可利用的行道树等设施空间,以及桥下小微空间和交通节点边角空间,灵活地去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展望:每辆自行车都能有个“家”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对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标准。以商业楼宇为例,目前大多数物业都禁止非机动车进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认为,应该打破固有的“领地”思维。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说,面对不断增长的骑行需求,《规范》正式执行后,需要形成多方共治、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结合拆违腾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去增加一些集中停放空间。轨道交通站点结合车站周边人行道和路面的修整,包括围挡区域的清理,增加一些非机动车接驳设施的设置,其实也可以考虑去建设一些立体自行车停车架等等。要坚持对共享单车的总量调控,引导和督促企业去做精准投放和高效运维,共同引导有序停放的氛围。 鼓励绿色出行,需要宣传动员,更需要环境支持。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赵寒露表示,政策先行、标准先行、技术先行,今后城市非机动车的停车资源供给将不断增加,每辆单车都会有个安心的“家”。 目前全市有超过2.6万个停放区,各个区也将因地制宜挖潜增设停放区,对现有的电子围栏停放区域设备进行适时地维护,共享单车企业也将持续升级和更新车辆车锁型号,提升车辆的定位精度,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运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