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资讯

电动自行车创新升级 开启高端智能化新赛道

时间:2022-06-10 18:31:21来源:中国商报作者:点击:

编者按:随着行业标准的提高与中小企业清退,两轮电动车品牌发展不再是简单地依赖“价格战”,而是转变为重点提升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包括成立高端智能锂电电动自行车品牌,与科技公司合作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等。同时,随着海外市场对两轮电动车的需求不断扩大,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国外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国内油价历经多轮调整,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高油价带来的连锁效应持续影响着相关市场。如今,不管是四轮还是两轮,电动车似乎都成了消费者更加青睐的选择,而电动自行车市场也在热潮之下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新国标助推行业升级
行业标准的提高与不良产品的整顿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大势所趋,包括低速电动车自行车新国标、锂电标准和充电器标准等正不断完善、落实。
高标准、更规范的市场监管,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红利。根据2019年4月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要求,对2019年4月15日前购买的、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实行3年—5年过渡期管理。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多地明确规定,过渡期内未上牌或过渡期满后登记为临时牌照的电动自行车将禁止上路行驶。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作为新国标实施的第三年,多地临时牌照或将失效,进而催生出电动自行车的替换需求。“今年,大量城市新国标过渡期结束,电动自行车换购又将迎来一轮小高峰。”在节能减排、碳达峰、绿色出行等政策指引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助推下,电动自行车市场依旧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据了解,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较大调整,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全面提升了安全标准。例如,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性能和充电器保护等技术要求。
新国标出台后,市场也在加速淘汰资质不足和运营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提高了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准入门槛。2013年—2019年,电动自行车企业数量从约2000家缩减到了110家;2018年—2020年,CR4(雅迪、爱玛、台铃、新日)市场份额从47.4%提升到了57.9%。
而随着各地新国标过渡期限临近,替换需求带来的增量市场需求也在持续上升。2021年—2023年,在新国标驱动下,电动自行车增量预计分别达1500万辆、2500万辆和3000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超过40%。

引领高端智能主旋律
虽然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还在持续增长,但整体增速已经从2019年的10%降到2021年的4.3%。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增长空间收窄,频繁的价格战导致企业相互损耗。开发具有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形成更好的销量和经营利润是电动自行车品牌厂商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随着4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技术成熟,智能控制系统或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开发出具备集成与兼容性良好、适应电动自行车的低成本方案。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也已在手机感应、自动锁车、故障检测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改造。
“总体来看,2021年电动自行车智能化水平提升明显,产品在车辆状态采集与硬件管理、车辆交互传输系统、驾驶辅助系统、能源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有较大提升。”有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智能化”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智能化成为继电池续航、动力性能后的又一重要购车考虑因素。

出海成业绩新增长点
绿色环保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各国纷纷出台补贴政策及碳积分政策,降低购买短途出行交通工具门槛。法国对购买ebike的市民最高补贴500欧元;德国政府对新能源货车最高补贴1000欧元、电动自行车补贴500欧元;瑞典政府为每辆售出的助力电动自行车提供售价25%的补贴、最高可达1000欧元。
随着近年来欧美等地区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在海外的销量也在快速增加。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进出口规模不断增长,且以出口贸易为主。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整车出口2290万辆,同比增长27.7%;出口额52.9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叠加近期国际汽油价格波动等因素,专家预计,这一增长趋势仍将持续。
“电动自行车最核心的差异也就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这个部分能占到成本的30%—40%,所以行业门槛并不高。如果产品容易复制,消费者在决策中考虑的更多的是价位、外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一位投资人表示,“供应链出海是做好产品的第一步。如果只是将产品铺货复制到海外市场,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情况。品牌塑造需要建立能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群体的标准化画像,在渠道、生产、团队、产品等多方面进行提升。”

换电新趋势将至
当前,用电安全已成为促使电动自行车行业加快变革的重要因素。在续电补能这一市场刚需的驱动下,通过充换电一体柜现场置换满电电池以实现极速补能的模式,正逐步将分散式、自主性的充电行为转变为一种全新业态。
专家表示,换电模式是解决电动自行车分散充电安全隐患的有效方式。新国标的出台也将进一步加快电动自行车电源标准化进程,促进换电产业发展,推动“车电分离”成为新常态。
当前,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已逐渐由铅酸电池向锂电池升级。有报告显示,2021年锂电电动自行车销量占比23.4%,而2016年这一数据只有5.4%。随着生产端、动力端、政策端合力加速推动锂电替代,未来消费级市场的锂电车渗透率会持续增长。而锂电车增加和用户对动力补充效率要求的提高,都在促成换电市场规模增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认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是小切口、大民生。充换电设施服务应纳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加快促进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城市布局、场地使用、电价倾斜、成本分摊等现实问题。


------分隔线----------------------------
小编推荐